猞猁 林海雪原任我行



猞猁 林海雪原任我行

猞猁 林海雪原任我行

小時候去動物園,我總會在猛獸區泡很長時間。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種短尾巴、大長腿、兩隻耳朵上扎著「小辮」 、比豹子稍小但遠比貓大的動物,它在各種猛獸中顯得很特別。後來我才知道,這種貓科動物的名字里不帶豹也不帶貓,而叫「猞猁」 。別看它個頭接近豹子,卻和各種「小貓」一樣是貓亞科的成員。在古代中國,它們還曾是人類豢養的獵手……
昔日的拉風「獵貓」
如今想要一睹猞猁的真容,不論在野外還是在動物園都不容易。而古時候,在中國北方及鄰近的中亞等地區,「豹獵」是流行的皇家狩獵活動——所謂「豹獵」,就是專門飼養猞猁、獵豹等猛獸,狩獵時放出追捕獵物,為獵人「打輔助」。
在唐代章懷太子墓里的一幅壁畫中,就有兩位騎士的馬背上各蹲著一隻大貓:一隻背朝外看不見臉兒,但從一身黃底帶深色斑點的毛皮,可以看出是獵豹;另一隻臉朝外,從耳尖挺立的毛簇可以判斷,這就是猞猁。此外墓中的隨葬品里,還有一尊女騎士造型的陶俑,身後也蹲坐著一隻猞猁。到了元代,威尼斯人馬可·波羅在他的遊記里也曾提及,蒙古宮廷中圈養的一種「山貓」捕獵技能出眾,據考證也是猞猁。
章懷太子墓狩獵出行之二 。
引自 《中國美術全集(13)繪畫編:墓室壁畫》(2015)
權貴們熱衷於馴養猞猁等「獵貓」,多半是出於炫富以及娛樂性——貓科動物外表威武,身手迅捷,而且獵殺技能多樣,又是鎖喉又是爪撓,看起來十分刺激。
不過儘管獵殺技巧一流,但其實猞猁不如獵狗好用——它們天性高冷孤僻,不會像獵狗那樣對人類忠心耿耿、有組織有紀律。在古代飼養條件下,猞猁難以繁殖後代,只能從野外抓小崽回來訓練。而且猞猁只吃肉不吃素,餵養起來開銷巨大,也只有王公貴族才能負擔得起。明代之後,馴養猞猁的方法就漸漸失傳了。
1551502116